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3078|回复: 0

高估值高亏损项目的资本长冬

[复制链接]

322

主题

485

回帖

3168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3168
QQ
发表于 2023-10-24 11:05:4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1. 2023年8月,成为中国一级市场投资的一道分水岭+ o( p: f$ M/ A! }

2 I# m0 y" K% {( x- a6 g! H+ Q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一级市场存在着大量估值远高于企业价值的项目。在硬科技领域,由于技术的先进性、“卡脖子”属性、想象空间的巨大性,以及技术难以短期证伪性等特点,估值泡沫尤为严重。
$ f& ^# m3 T3 t8 L8 C6 s$ ?5 L
3 W  [/ C- L+ ]8 E% b/ d
, E) ^* V$ E8 `6 L6 ]
+ ]0 \8 }7 q7 B2 v! v过去几年,为了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,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推出,为这些有技术不盈利的企业的IPO打开了一扇窗户。现实中,有大量企业硬套科创板的第二、三、四、五套标准,作为说服投资人其符合上市门槛的理由,当然也有不少投资人愿意相信这个理由。
4 S3 ~/ V4 F+ i2 ^- d; E; t- k2 G+ f# [1 \
由于科创板二三四五套标准没有对企业盈利有要求,而是对估值、收入、研发投入、现金流等的要求,这条指挥棒无形中将创业公司都往这些标准上去引导,使得高估值、高亏损成为一级市场很多公司的典型特征。# J! b8 t7 Z! Z9 s
' v% X0 A' X, L9 t& x
然而,2023年8月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一道分水岭。众所周知,今年8月之后,不盈利项目的上市窗口事实上已经关闭。不盈利的公司想再通过强调自己的科创属性而上市,在未来两三年内已基本不可能。/ n) i' M" M! P, m5 H; {" W" a- D

# w* Y1 \9 Y+ E( m( n  P这一风向的转变快速传导导一级市场,肉眼可见的是,今年8月之后,那些高估值、高亏损的项目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“弃儿”。投资人的步调变得出奇的一致,只看已经盈利,或者未来一年能盈利的公司,且估值模型很快地切入为市盈率估值法。' X0 o$ \9 t3 k$ Z, `# N4 `
2 @7 B2 n- X. B( h
2. 高估值、高亏损项目未来3年将进入长冬期
. |( H* N: I+ p# M4 b& Q( e
4 l4 e2 _9 o" _) e' ?' ~  ~) S过去2个多月,我走访、沟通了近百家投资机构,与上百位一级市场投资人就市场环境、未来预期和未来方向进行了交流,整体交流下来,我个人对未来一段时间国内一级市场的情况十分担忧。
$ X  B  j& m2 s8 L' H
  m* l& [9 l0 p" s( m总体来看,我认为,当前市场宏观经济信心不足、二级市场屡跌不止、上市门槛提高窗口收紧、一级市场募资困难投资降温,对创业公司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和风险,个人认为未来1-3年,高估值、高亏损项目将进入资本的长冬期,如不能快速调整适应寒冬,很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。4 }' Q( Y4 f! v) o

) X) F$ M- H9 `! E& D/ X& _-融资难度极大提高
% q. ~. I  z4 D! _% _  a
' I! c* q) d! G1 W* J$ n& a7 E$ F, u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一个非常有趣又诡异的现象。当一个企业在未盈利的时候,投资机构用各种估值方式进行估值,无论是P/S,还是同行类比,还是拍脑袋;当一个企业一旦盈利,投资机构就基本采取市盈率法来进行估值。
  V: L/ B0 _" P8 a) n& Y3 x, }8 \: I9 c( F% ~0 u
众所周知,硬科技企业研发周期长、研发投入大、市场验证周期长,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盈利。过去几年,硬科技企业的估值泡沫十分严重,天使轮估值一两亿,A轮三五亿,三五千万收入六七亿估值起步,但上市后可能也只有几十亿的市值,投资的胜率和赔率完全不对等,大量企业严重透支了其未来估值,而业绩却没有实现符合估值预期的增长,导致大量企业估值现在处于严重高估的状态。
& H, M$ W, T  \* r2 O3 I- W2 A$ w4 s- J
3 r1 \+ P7 ^: ^( S4 n5 m4 ?- f. [随着上市门槛的实质性改变,不盈利企业几乎没有上市可行性,这些企业在未来必然将面临极大的融资压力,很难通过市场化方式融到资,其原有估值也几乎不可能再支撑得住。# D  ?1 s  x3 v

, F3 M. g( w3 i4 \4 A3 W/ ~& d% f& u总体而言,上市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向,市场的资金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,市场的投资逻辑也发生了极大转向,估值参考体系已经完全变化,沿用原来的估值逻辑将很难融资。
* _+ G8 O' o$ \: T
: h# J; H5 a, C* ]% R8 L* J( C-现金流面临断裂的风险/ o7 F" R) Y) w- ~4 A5 M- O3 l
% E  x3 P8 o0 F5 c: H
高估值、高亏损的项目的普遍特点是自我造血能力不足,研发投入巨大,工资福利过高,经营性现金流严重流出。自我造血能力不足,如果外部输血跟不上,很快就会面临生死危机。8 Y' ~! e. O# G4 a+ f2 U

$ Q5 O, n; p+ R3 P& M如果这类公司不能快速的调整经营战略,一方面,业务回归导商业本质,将主要资源和精力投入到能创造收入的业务上,另一方面,不能果断裁员砍人、节约开支,放弃那些太超前的研发投入,回归到精打细算的经营上来,不能将手头的现金妥善使用好,这类公司将面临极大的现金流断裂风险。# U5 [* ?  I* s1 E. ~/ S
9 N2 q( n9 r8 x, T/ p
-创始人将面临极大的回购压力
* c# X1 X& Q7 i0 u1 }) y" p7 b! q- V, o
前面说过,这些公司过去几年的融资逻辑都是未来可以套用科创板2/3/4/5套标准上市,并基于这个逻辑签署了回购条款或对赌条款。# s+ z) R) P$ T% s6 _4 ^4 D

  s2 s4 F1 l4 I' j# V但IPO标准的改变,将使这类公司在未来3年内都无法实现上市,随着时间推移,必然有大量项目大面积触发回购条款。无论回购条款的执行方是公司还是实际控制人,都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压力。
0 f2 J) q& k" R0 q9 F. n9 s2 v
5 G' R, c0 \. n  D/ r3. 对创业公司的建议3 Q' S, p! t6 l$ P& j

4 Q, Z5 j! q# F  M) s- I* t大干快上的时代已经过去。大干快上有几个前提条件,一是市场快速增长,二是弹药源源不断,三是资本市场的窗口开放。现在这三个条件没有一个存在。- d7 e1 B/ B# ?& |

7 L! r1 |1 q7 ?接下来是精耕细作、剩者为王的时代。创业公司CEO们应放弃对未来的幻想,彻底改变经营战略,将公司尽快做到经营性现金流为正的道路上来。
( y& {* |+ G- b) g1 C* J  V1 o9 z  d, z9 ^% C
一是放弃扩张性资本战略,转为收缩性资本战略。降低过于前沿、短期不能创造收入的研发投入;降低人员薪酬,降低福利水平,果断裁掉性价比不高的人员;降低无效投入,提高成本意识。
: q, _9 d6 X4 s# y2 J; \0 b! t+ s2 Y5 x  ^: \( w" d7 r
二是放弃前沿技术投入,转为创收业务投入。要将资源、资金投入到能在短期实实在在创造收入和利润的业务领域。原来觉得low的业务觉得low的客户也不能放弃。整个公司要以创收盈利为目标。
' a! D: Z2 U: I2 U3 v& m$ |& k7 u0 C7 k& }1 U  L
三是放弃高估值的执着,只要能融来钱,估值并不重要。很多创始人对于高估值具有极强的情结,我一直奉劝创始人,高估值只对老投资人有价值,对创始人没有任何价值,甚至是一种伤害。尤其是当创始人没有趁着高估值套现,高估值就更没有意义。但是任何高估值都是有代价的,它或者是基于对你业绩高增长的预期和对赌,或是带有回购条款,或是当你未来增速一旦降低就会给你带来伤害让你再也融不到资。
* A  Y# V- w1 L' z% f1 o" q' i2 S0 r3 a: j/ i5 _
不能实现共赢的合作没法长久,融资也要让投资人有机会赚到钱。有很多创始人想把便宜占尽,这种行为迟早在某一天变成一把回旋镖也将自己伤了。
$ c3 [2 G: M! |! T7 Z" a
, G( _. \5 ]. x6 \) F- q1 |+ Q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,只要能融来资,估值不要太在意,哪怕down round触发反稀释,跟之前的投资人商量好,该补偿就补偿。在企业生死面前,面子问题、估值问题,都是小问题。这一点投资人也会理解和接受。% ^1 J# n+ Z( `" f+ r9 q

* }6 S* a! W  w7 s$ D/ o3 P" N, O四是合理评估对赌条款对创始人和对公司的风险。这会是绑在创始人头上的一道紧箍咒。一方面,由于LP收益不好,LP在给GP压力;另一方面,GP也日益重视退出。投资机构对回购条款的执行越来越严肃。创业者要尽早评估这类条款触发的可能,尽早做出对策,降低对自己和对公司的风险(关于对策,笔者有一些经验,创业者也可以加笔者微信交流沟通)。
6 r0 ~2 D6 M4 {- \0 U
& [4 O+ E" K- `IPO政策是市场的一道指挥棒,显然现在指挥棒已经指向了另外一个方向。创业者、投资人应及时意识到这种变化,尽早调整经营战略和投资策略,如果还执着于过去熟悉的思路和打法,不能随机应变,及时调整,将很快就挨市场的打。对于那些高估值高亏损的项目而言,接下来两三年将是十分难熬的过程。
5 J. \! ~* e  |
/ [- ~" D- ~1 [4 x& l7 k, u7 @  u: C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,历史的快车可能会偶尔跑出正常的运行轨道,但终究会很快就回到正轨上来。而企业的本质,数百年来一直都是创造商业价值,实现盈利,从来未变。一切脱离企业商业本质的行为,都长久不了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通达产控投资 ( 粤ICP备2023021749号-1|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6137号 )

GMT+8, 2025-9-14 14:28 , Processed in 0.076266 second(s), 3 queries 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